《华富之声大佬访谈》私募基金经理的投资哲学

《华富之声大佬访谈》私募基金经理的投资哲学

Azu 2025-09-19 纳指直播室 3 次浏览 0个评论

逆向思维与长期主义——穿越周期的底层逻辑

“市场恐慌时,恰恰是播种的黄金期。”

在《华富之声》的访谈现场,管理规模超百亿的私募基金经理林振宇,用这句话概括了他从业15年的核心投资哲学。2022年全球资本市场剧烈震荡,他的旗舰产品却逆势实现21.3%的年化收益。当被问及“如何在熊市中保持冷静”时,他指了指办公室墙上的巴菲特名言:“别人贪婪时我恐惧,别人恐惧时我贪婪。

逆向思维:从群体非理性中寻找机会

林振宇坦言,A股市场散户占比高,情绪化交易特征明显。2020年白酒板块狂热时,他选择逐步减仓茅台,转而布局当时被冷落的半导体设备龙头;2023年初新能源赛道遭遇抛售潮,他却通过深度调研发现光伏逆变器企业的技术壁垒被市场低估,果断逆势加仓。“逆向不是盲目对抗市场,而是基于企业内在价值的独立判断。

”他强调,逆向投资的关键在于区分“价格波动”与“价值毁灭”,前者带来机会,后者需要规避。

长期主义:用“股东视角”做时间的朋友

“如果只关注季度财报,你永远拿不住腾讯这样的公司。”林振宇以腾讯为例,回顾其上市20年间经历过的多次腰斩式回调,但长期持有者最终获得超500倍回报。他管理的基金平均持股周期达3.5年,远高于行业0.8年的平均水平。这种定力源于独特的“三不原则”:不追热点、不赌政策、不做波段。

在他看来,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应该像企业所有者一样思考,关注自由现金流、ROE(净资产收益率)等核心指标,而非短期消息刺激。

风险控制:安全边际的量化艺术

“很多人把风险等同于波动,这是误区。”林振宇展示了其团队自主研发的“动态安全边际模型”,通过量化历史极端估值、行业景气度、政策风险等12个维度,在个股下跌30%前就会触发预警。2021年教育“双减”政策出台前,该模型已提前识别政策风险,使基金避开了教培板块的暴跌。

他特别提到,真正的风险控制不是分散投资,而是“深度研究带来的确定性”,目前前十大重仓股占比超60%,但每个标的都经过200小时以上的产业链调研。

认知变现与生态化投资——超额收益的终极密码

“投资是认知的变现,而认知需要构建生态化的思维网络。”

面对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的投资挑战,林振宇提出了“生态化投资”理念。他认为,传统行业研究框架已无法适应技术爆炸时代,必须建立跨学科、跨产业的认知体系。这种思维在其2023年重仓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决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——从特斯拉Optimus的关节电机技术,到中国精密齿轮制造商的隐形冠军,再到AI大模型对运动控制的革命,他用了整整8个月时间搭建起完整的产业认知图谱。

产业趋势:在灰犀牛轨迹上提前布局

“不要预测黑天鹅,而要抓住灰犀牛。”林振宇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30%为例,说明大趋势的确定性机会。他的团队独创“产业生命周期量化模型”,将行业分为萌芽期(0-5%渗透率)、爆发期(5-20%)、成熟期(20-50%)和衰退期,不同阶段匹配不同策略。

在储能领域,他们早在2020年就通过跟踪海外户用储能数据,预判到国内市场的爆发时点,提前三年布局PCS(储能变流器)核心供应商,最终获得超3倍收益。

仓位管理:攻守转换的动态平衡术

这种灵活性与纪律性的结合,使其最大回撤始终控制在15%以内。

认知进化:打破“能力圈”的悖论

面对“是否应该坚守能力圈”的经典之问,林振宇给出了颠覆性答案:“能力圈不是画地为牢,而是不断拓展的认知边疆。”他要求研究员每年深入两个陌生领域,自己则保持每周20小时的跨学科阅读,从量子计算到合成生物学,从地缘政治到气候经济学。这种跨界思维在投资实践中屡建奇功:当市场还在争论ChatGPT是否泡沫时,他已通过研究Transformer架构的底层逻辑,锁定了算力产业链的关键环节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美原油期货,本文标题:《《华富之声大佬访谈》私募基金经理的投资哲学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